當前等級: 9
三台星 發帖級別: 73 / 150
- 帖子
- 223
- 精華
- 0
- 積分
- 231
- 威望
- 0
- 緣幣
- 30
- 閱讀權限
- 200
- 最後登錄
- 2017-10-10
|
1#
發表於 2010-7-14 01:08
| 只看該作者
您是第10943個瀏覽者簡體
繁體
[資訊分享] 40古董郵筒不獲保育 部份乏人打理 任由「自生自滅」
40古董郵筒不獲保育 部份乏人打理 任由「自生自滅」
2010年07月13日
【本報訊】現時全港尚存 50多個殖民地時代鑄造的郵筒仍然運作,部份估計有上百年歷史。政府正研究將其中九個加以保育,惟其餘 40多個則「自生自滅」。保育團體長春社認為,政府應仿效英國,將這批街頭文物悉數原址保留,維持郵遞功能。
位於中環皇后像廣場旁的橢圓形古董郵筒,是唯一一個獲政府打算保育的伊利沙伯二世郵筒。馬泉崇攝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在最新一期通訊錄透露,正研究保留九個殖民地時期鑄造的郵筒。其中八個鑄造於英皇喬治五世時代( 1910年至 1936年),筒身刻有喬治五世名字縮寫「 GRV」的郵筒,分佈於九龍塘、牛頭角、鯉魚門、西貢、中文大學、大嶼山石壁、長洲及南丫島索罟灣,估計有 70多年至近百年歷史不等。
英鑄造 常見三種
另一個擬保育的古董郵筒,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登位後( 1952年至今)鑄造,現安設於中環遮打道近皇后像廣場位置,筒身刻有英女皇名字縮寫「 ERII」,屬全港唯一仍運作的橢圓形郵筒,最少半世紀歷史。保育團體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過往在殖民地年代,每逢英國新君登位,英國政府都會鑄造一批刻有新君名字縮寫的郵筒作紀念。郵筒以生鐵在英國鑄造,完工後運抵本港使用,當年常見的三種類型郵筒包括圓柱形、燈柱形及入牆形。隨着九七回歸,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去殖民地化」政策後,這批服務市民多年的殖民地郵筒便遭摒棄, 98年期間被特區政府以殘舊為由,大批拆掉塞進貨倉,更換成現時缺乏美感的方箱形郵筒。李指出,倖存的殖民地郵筒也被強行髹上內地郵筒慣用的綠色油漆,「只係剩番圓柱形、入牆形兩種郵筒仲喺街上搵到,燈柱形已經俾人拆晒」。
李少文認為,政府除了原址保留古董郵筒及維持郵筒的郵遞功能外,也應為郵筒重髹紅色。
多污迹 油漆剝落
本報日前巡察六個位於市區的古董郵筒,發現大部份乏人打理,飽歷風霜。其中鯉魚門與牛頭角兩個經典圓柱形郵筒,筒身污迹斑斑,更有油漆剝落情況,露出昔日的紅色底漆。位於中文大學與西貢對面海的兩個入牆形郵筒則位置偏僻,採訪當天,對面海的郵筒僅有一封信寄出。文物辦接受查詢時稱,香港郵政有定期派人清潔打理古董郵筒,政府正研究它們的特色及搜集歷史資料,稍後向公眾介紹。發言人強調以原址保育為目標,定出方案後便着手維修。
政府擬保育的古董郵筒位置
•中環遮打道接近皇后像廣場位置* 特色:橢圓形
•又一村高槐路與玉蘭路交界 特色:入牆形
•鯉魚門海旁道 1號 A 特色:圓柱形
•牛頭角康利道 22至 24號 特色:圓柱形
•西貢對面海明順村 特色:入牆形
•中文大學大埔道巴士站 特色:入牆形
•大嶼山石壁監獄停車場外 特色:入牆形
•南丫島索罟灣警崗旁 特色:圓柱形
•長洲學校路 1號中華便以利會長洲堂門前 特色:入牆形
*唯一伊利沙伯二世郵筒刻有皇冠,其餘均為喬治五世郵筒,沒有皇冠標記
資料來源: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橢圓郵筒碩果僅存
【本報訊】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表示,除了九個考慮保育的古董郵筒,現時本港街上仍然有 48個伊利沙伯二世郵筒在運作中,但由於這批郵筒年份較近,暫未有特別保育的需要。言下之意是任其自生自滅。唯一獲保育的伊利沙伯二世橢圓形郵筒,位於皇后像廣場附近。文物辦發言人稱,該郵筒在蘇格蘭格拉斯哥以生鐵鑄造而成,上世紀 70年代運抵本港。
南丫島索罟灣的古董郵筒,政府一度打算拆除,後來因保育人士反對才作罷。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提供圖片
圖為長洲的入牆形郵筒。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提供圖片
蘇格蘭皇冠份外珍貴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該郵筒除了是碩果僅存的橢圓形外,也刻有少見的蘇格蘭皇冠而份外珍貴。看殖民地郵筒上的標記,能了解英國皇位的更迭。本港最古老郵筒,要追溯到維多利亞女皇時代( 1877年至 1901年),現時已移送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維多利亞女皇駕崩後,長子愛德華七世接位( 1901年至 1910年),他病逝後皇位落到喬治五世( 1910年至 1936年)。現時打算保育的八個古董郵筒,均是在喬治五世時代鑄造。至 1936年 1月「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接位,同年底退位,由弟弟喬治六世翌年初登位。喬治六世 1952年駕崩後,長女伊利沙伯二世便接位至今。
Source: Apple Daily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