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養生知識] 少林練功 重拾感悟

本帖最後由 水蓮 於 2010-6-19 23:20 編輯
2009年01月08日
以為上少林拜師學武,是武俠小說的情節,練氣功強身治病,只是江湖賣藝,與現代科學沾不上邊;原來修練少林內功能靜心,令人重新感悟身體需要。 專注研究大腦功能的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陳瑞燕博士,不單跑到少林拜師學武,更以科研考證少林武功,透過功能性磁力共振證實丹田呼吸能刺激大腦活動,又將少林禪師自創的養生方法與認知行為治療法做臨床比較,希望找出一套具中國傳統特色,更適合中國人的臨床心理治療。
跟隨陳瑞燕教授到訪位於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後山的三皇寨,須由鄭州機場乘車一個多小時到登封,再爬上一千八百級梯級,才抵達三皇寨禪院。這裡看不見穿黃袍袈裟的僧人,亦沒有十八銅人和木人巷,只有十幾位追隨釋德建禪師清修習武的年輕人。
學武二十年
四十三歲的陳瑞燕是中文大學人腦功能促進中心總監,專注大腦功能研究,例如電療對鼻咽癌病人的腦功能影響,或者透過放鬆大腦提升學習能力等。 從小醉心武術,過去二十年,陳瑞燕自修禪學、太極、武術,曾經付出數以千、萬元學武術和練氣功,又三度飛到印度跟瑜伽大師修練,她深信修禪學武,可修心、強身。 她一直以為自己的功夫了得,直至五年前,看到少林禪師釋德建在萬丈懸崖邊打功夫的光碟,深感此人的功夫非凡;後來又經歷過禪師以一指禪內功為自己及他人治病。陳瑞燕驚覺自己的不足,多次跑上嵩山拜師,卻遭禪師拒絕。 「師傅認為自己只有初中程度,沒資格收一位教授為徒。」陳瑞燕雖被拒絕,卻遵循禪師的生活守則,並為重建禪院及推廣少林文化出力,直至她第五次上山拜師,釋德建禪師終於收她為第一位山外弟子。 上到嵩山,只見陳瑞燕跟釋德建禪師學習簡單的呼吸吐納
「師傅第一次只教了一招『搖轆轤』,將身體搖轉並配合步法,十分簡單。」練下去,她才發現要求手、足、肘、膝、肩、胯、心、意都要配合,講求內功,練的是心,心要靜,靜下來就能感覺身體,感受力量。
感受身體反應
陳瑞燕與好多香港人一樣,曾因工作和生活壓力令健康透支,「十幾歲時去美國讀書,因為窮,每天只吃一個冬甩,還要拼命工作賺取生活費,捱壞身體。」 為重拾健康,她已茹素二十年,以前更每天服用多種維他命丸、維他命 E、靈芝丸等等,每月花費過千。但自追隨釋德建禪師後,她才發現追求健康,其實毋須分文。 「師傅吩咐我戒蛋,以前會擔心營養不足,但試戒幾天,持續多年的肚脹不適竟消失了。」從此,她學會感受身體反應來選擇食物。 「都市人就是太忙碌,失去對身體的感悟,而透過修禪練功,可以重拾感悟。」陳瑞燕與釋德建禪師根據少林獨有的醫學、禪學及武學,再加上禪師個人二十年的經驗發展出「德建身心療法」,針對改善身體和心理健康。
「中國的養生學已發展近幾千年,『德建身心療法』不單能改善心理質素,並能促進健康,是富中國特色的心理治療。」
陳瑞燕希望透過科研探討其效用,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國傳統的養生學。
醒你
德建身心療法提倡「行住坐臥皆可禪」,候車時可以做「虛樁」、乘車途中可以做「自然丹田呼吸」、工作太久可做「鬆肩」,只要持之以,身心必定得益。 在學武和治病過程中,陳瑞燕親身體會釋德建禪師的真氣,為進行科研,她曾邀請禪師到中文大學實驗室接受測試,又將德建身心療法作臨床研究。
【研究一】丹田呼吸與大腦關係
方法:七位曾接受德建丹田呼吸法訓練,並持續練習超過一年的成人,輪流進行普通呼吸及丹田呼吸三次,同時接受功能性磁力共振,觀察大腦活躍狀況,報告已於○八年十月第五屆世界心理治療大會上發表。
研究結果:進行丹田呼吸時,前額葉底部兩側及顳葉右側中部,明顯變得活躍。前額葉主管分析、應變、計劃、自我控制及平衡情緒能力。初步推斷,丹田可能是接連大腦的一條渠道,透過丹田呼吸,有助刺激主管自我控制能力及情緒的大腦部位。
【研究二】比較「德建身心療法」與認知行為治療
方法:四十名情緒抑鬱的志願者參加為期一個月的研究,透過隨機分派,分別以小組形式接受「德建身心療法」或認知行為治療。
研究結果: 1以抑鬱量表評分,兩組參與者的心理狀況均獲改善,但「德建身心療法」對情緒較低落者的效果較心理治療顯著。
2「德建身心療法」組別的腦部「快樂指標」*明顯提升。 *「快樂指標」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發表的一項情緒指標,以腦電波量度及比較大腦左右前額葉的電流活動,指標數值越高,表示越感到快樂。
德建身心療法
德建身心療法分為四大範疇,包括飲食、通竅、修禪及內養功。
飲食:戒腥、葷、辛辣 【腥】肉、魚、蛋 【葷】韭、、蒜、菜心、香菜 【辛辣】薑、芥類、辣椒、胡椒
牛津素研究( Oxford Vegetarian Study)指出,素食者患癌的死亡率,比葷食者低 39%。
三皇寨內,無論是修行的弟子或建築工人,都吃禪院提供的簡單素菜,饅頭配青菜;釋德建禪師常說:「蘿蔔白菜加豆腐,保你一生平平安安。」
通竅:通鼻、通腸道
通竅是少林禪醫的特別理論,從氣功基礎發展而來,七竅包括眼、耳、口、鼻、舌五個清竅及下體兩個竅;而鼻子是主要氣門,鼻子通肺,亦通丹田,竅門不通就會生病。
沐鼻法:用雙手輕輕按摩鼻兩側,愈慢、愈輕愈好;按摩時留意鼻子,心情保持平靜。
觀鼻呼吸:時常觀想鼻子一呼一吸,「觀想」是指自然地、輕鬆地感受氣從鼻孔出入。
通腸道:素食、輕鬆進食、八分飽,都有助保持腸道暢通。
修襌:心性、正品德、慈悲行
很多人以為盤膝打坐就是修禪,實際上,修禪是修養個人品德,做一個好人。
內養功:虛樁、鬆肩、丹田呼吸
內養功主要練氣、養氣和行氣,令經絡暢通、血氣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鬆肩】
站立或坐下,雙手放在頸和肩中間,慢慢轉動膊頭,當熟習後,腰可配合傾前,腳跟提起。 好處:取自易筋經的功法,放鬆肩頸,能令血氣循環到大腦。
【虛樁】
雙腳分開與肩膊齊,雙手懸放腹前,眼睛、嘴巴微微合上,膝微曲,力聚在腳板,觀鼻呼吸,自然地感受氣從鼻子出入,靜靜站立五至三十分鐘。 好處:日常坐臥時,雙手交叉或繞腳,身體扭曲如水管錯結,因此水不能順暢流動;虛樁就是把身體放鬆,內氣自然順行。
【自為丹田呼吸】
站立或坐下,雙手輕按丹田,呼氣時提肛、收腹、閉嘴,眼睛自然微微張開,然後身體放鬆,吸氣回丹田。 好處:加強內氣運行的力度和速度,提肛同時有助清理體內積滯。
【自然丹田呼吸】
站立或坐下,雙手輕按肚臍下方,即丹田,眼睛微微合上,然後觀想自己呼吸:吸氣時觀想肚子,呼氣時觀想鼻子。 好處:將意念集中在丹田和鼻子,一心一意,這種呼吸法可使全身放鬆,繼而使大腦放鬆;初學時會有雜念,所以要學習放鬆思想,使心境平靜。
親身感悟
臨床心理學家 Beth,○七年初因協助陳瑞燕籌辦德建療法講座,而初次接觸德建身心療法。 她形容自已身體「七癆八傷」,因為從小就對自己要求很高,「中學時代,因過度緊張成續,每逢測驗考試就會手震。」 過去十年,工作更令 Beth的身心都熬出病痛:腕管綜合症、頸椎骨刺、頭痛、鼻竇炎、腳跟痛,就算放下工作重返校園,問題仍沒改善。 「臨床實習,每次收到導師的批評,我就好緊張,出現好多負面思想,怪自己做得不好,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修讀碩士期間,她的手震老毛病又再出現。 Beth一直嘗試用不同方法改善健康,西醫、中醫、物理治療、減肥、冥想甚至壓力管理課程等統統試勻。 「逢有新方法就去試,每種幫到少少。」直至認識德建身心療法, Beth本一試無妨的心態,開始素食和練習內養功。 她最先嘗試自然呼吸法,趁上下班搭車途中練習呼吸,慢慢感覺到原來自己全身肌肉繃緊,領略到德建療法所說的感悟。 「我開始學習放鬆自己,遇上問題,就可以冷靜下來思考和分析。」實行了一年半, Beth的疾病雖不能一下子消除,但她覺得情緒波動已明顯減少,心情輕鬆得多。
醒你 陳瑞燕教授與釋德建禪師合作出版《德建身心療法》,並成立中國嵩山少林禪武醫慈善基金會,推廣及研究傳統少林禪武醫文化,參考網址: http://www.chanwuyi.org
資料來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