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轉載:易學類] 太極圖——揭開中國上古史最重要的一把鑰匙 [打印本頁]

作者: 緣生    時間: 2010-10-13 01:34     標題: 太極圖——揭開中國上古史最重要的一把鑰匙

太極圖——揭開中國上古史最重要的一把鑰匙



----太極圖是古代中國人一年日中測影的觀察記錄

 

太極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產物。但是到了現代,不但版本不一,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對太極圖原本的意涵做出完整的詮釋。只知道它似乎能解釋很多事物,但各家解釋的又不盡相同。有人說它和太陽的影子有關,也有人說它表示陰陽的消長,更有人說其實那是外星人畫的銀河圖有太多太多形而上的理論在說明它,但是欠缺直覺性的解釋是造成今日各說各話的主要原因。到底太極圖是怎麼畫出來的呢?它是純哲學性的符號圖騰還是它有具體的意義呢?

   

         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的作者李陽波先生在書中附錄279--280頁(正體中文版),以周髀算經中古人在二十四節氣 日中測影的數據,成功的還原了太極圖的本來面貌:太極圖是古人根據觀測太陽(日中測影)所得到的影長數據所畫出來的觀察記錄。原來太極圖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成果。這個說法對嗎?是確定答案還是只是其中一個可能的答案呢?

 


連結二十四節氣日中影長所繪之圖

 

    在開始說明以前,或許有許多將太極圖視為神聖無上,玄之又玄的 「衛圖」 人士覺得這個說法太過簡單,有損太極圖崇高的形象。但是看完之後,我相信這個疑慮將不復存在,甚至會對中國文化的根源天人相應,有更深刻的瞭解。不但如此,這個 「簡單」 的意涵還能間接證明黃河流域文明在周朝(甚至夏、商)的真實存在。以下所述多半屬於我的自學研究心得,請耐心觀看。

 

    學氣功領我入門

 

在學習氣功的期間,為了要對功法有更深入的認識,我首次接觸了中醫這個領域。在看大陸中央電視台拍攝的 「黃帝內經」 記錄片時,我意外的發現竟有這麼多不同版本的太極圖:有和八卦畫在一起的,也有單獨的;有黑色在上面的,也有白色在上面的;旋轉時有順時鐘方向的,也有逆時鐘方向的;圖中間的 S」曲線有正 S 的,也有反 S 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對錯嗎?還是不同的圖代表不同的意義?我開始試著找尋答案。初步得到的答案是:太極圖最早是在南宋時由朱熹傳出的。但是並沒有交待清楚是怎麼來的。因為朱熹學問大,又是研究周易的理學大家,從此,太極圖就和玄妙的周易有割不斷的關係,同時這個圖也成為官定版本。這個太極圖也就是現今我們最常看到的太極圖。但是後來又有人發現稱為 「天地自然河圖」的太極圖,而且歷史更久遠 。但是官定版本己經存在不好更改,於是就將天地自然河圖稱之為 「古太極圖」 以示區隔。但不論是那一個圖,都沒有交代它到底代表什麼意義,所以問題依舊存在。

 


標準版太極圖
S 太極圖

各式古太極圖


古太極圖

絕妙的日中測影

 
圭表與日中測影圖
 

 雖然有不少人提出對太極圖內涵的解釋,但是說服力皆難以服眾。直到我看到李陽波先生的說法,才覺得這個解釋最貼切。可是最貼切和它是不是這樣畢竟仍有一段距離,李陽波先生沒有做更進一步的論證。而且李陽波先生在書中所畫之圖並非完全依照周髀算經上的數據,也就是說:真要按照周髀算經上的數據是畫不出李陽波先生書中之太極圖的。但是差異不會太大。重要的是它仍能表達 「日中測影」這個精神。到底什麼是日中測影呢?說到這裏就真要對古代中國人的智慧表示讚嘆,我們從小就知道日晷儀這個東西,而且不分中外,各古老文明都有類似的東西用來根據日影判斷一天當中時間的早晚。但是中國人更厲害的是還多看一個數據:每天影子最短的時候(也就是正午)影長是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呢?有很大意義嗎?原來他們很早就發現一年之中每天最短的影長是有變化的----甚至是有規律變化的。一年從日中影長最長的那一天開始(冬至),漸漸的日中影長愈來愈短,天氣也愈來愈溫暖,直到半年後最短(夏至);之後呢日中影長一天天的變長,天氣也愈來愈冷直到半年後日中影長最長,又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於是畫一個圓(代表一個循環,也就是一年)將圓周分為365份(或366份)(代表365天或366天)一年的第一天(冬至,日中影長最長)定在正下方,而根據這365天日中測影的數據一一描點畫圖,完成之後就是古太極圖。



365天日中影長連結之圖

 

日中測影與觀察者位置

 

當我得到這個答案時,心裏是愉快的。更進一步的我還發現古太極圖如果真是這樣來的話,那麼其中還有隱含的意義:古太極圖的形狀可以判斷出觀測者所在的緯度。也就是說由日中影長最短(夏至)和日中影長最長(冬至)的比值,或是春分(或秋分)日中影長和冬至日中影長的比值,根據簡單的相似三角形邊長等比例定理,可以推算出觀測者所處的緯度。而由古太極圖來推算, 觀測者所處的緯度約是33.1度。由於古時交通不便,加上觀象授時是帝王君權的重要象徵,所以觀測者必定在京城附近觀測,所以觀測者的緯度就大約是京城的緯度。那麼在古代中國有那些城市在33.1度附近呢? 西安、咸陽、洛陽、鎬京、開封都在34度。(當然我的計算方式只是將地表球面視為平面,所以一定有一些誤差。)所以大致來說,古太極圖可以表述為夏、商、周時期(或更早)的產物。有意思吧?一個古代天文學的觀測記錄圖像,後人可以據此還原歷史。

北緯30度至35度中國主要城市

 

有別於古太極圖的另一版本周髀算經

 

但是另一個問題來了:根據周髀算經上的數據所畫的圖和古太極圖不一樣,不在33.1度而在29.8度(約30.0度)。也就是在杭州附近。這又是怎麼回事?我查了一下,在先秦時期有兩個霸主建都於此緯度:一是越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另一是楚都郢(今湖北荊州)。在有史可考的前提下,我個人較傾向這是楚國的觀測記錄。為什麼呢?觀象授時本是帝王的特權,但是東周時周王室沒落,所以大諸候國如魯(周公後代的封地)也自己造曆(史記:魯有天子禮樂者,以襃周公之德也。),那麼越(夏禹子孫的封地)也有可能這麼做;另外,有不臣之心的諸候國--如楚(楚莊王曾問九鼎輕重於周都洛陽外)也有可能。再加上楚雖身居黃河文化以南的 「蠻夷之地」,但老子是楚人(史記: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後代尊老子為道家思想的始祖,可見其文化的深度。但是這些都只是我的猜測,有待歷史學家的考證。但是,周髀算經上的數據,清楚說明了在北緯30.0度附近曾經有過一個古國在那裏記錄 「日中影長」。

 

孔子也這麼說

 

討論到這裏,相信還有許多人半信半疑,最多同意這種說法很好,但並不足以說明它就是這樣。沒辦法,只好搬出古人來當幫手啦!找誰呢?我找孔子!怎麼回事?孔子說過古太極圖是日中測影的觀察記錄?沒錯,他說過。在那說過?就在周易中說的!

    周易中的十翼(彖上、下傳; 象上、下傳;繫辭上、下傳;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據傳是孔子和學生研讀周易的心得報告。在繫辭上傳中有一段話相信大家都曾見過: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是,有些人不懂裝懂,甚至還要改的對仗工整,於是這段話就變成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一改可就面目全非,真象不得見天日了。真有這麼嚴重嗎?請聽我分析:這段話主要的關鍵就在 「是生兩儀」 這四個字。儀是什麼意思呢?說文解字p.375上說:儀,度也。也就是說:儀是測物體有多長的意思。(我們常說的度量衡是指測三樣東西:度,測長短;量,測容積;衡,測輕重。)兩呢?說文解字p.354上說:兩,二十四銖為一兩。它是重量單位。真要硬說它和二十四節氣扯得上關係也未免太牽強。就在 「兩」 的旁邊讓我看到另一個字長得像「网」但中間還有「中」字的一豎,它是什麼解釋呢?「网」,再也。清朝段玉裁注:「再者,一舉而二也。凡物有二,其字作网不作兩。今字兩行而网廢矣。」。而再的解釋則更深入:「再者,重複之詞;二者,對偶之詞。」 所以兩儀指的是:「兩組一模一樣的長度資料」。從數據上來說它指的是從冬至日到夏至日這上半年183天日中測影的影長,和從夏至日到冬至日這下半年183天日中測影的影長資料是兩組一模一樣的。從古太極圖來看它是從最下方(冬至)起順時針畫至圓心上方(夏至)的曲線段和從圓心下方逆時針畫至圓正上方圓周的曲線段。說文解字又怎麼解釋 「是」呢? p.69:「是,直也。從日正。」。說到這裏就要解釋一下古人日中測影的工具和方法。古人日中測影有二個工具:一個是插在地上長八尺的竿(後稱為表),另一個為平放在子午線的刻度尺(後稱為圭),(子午線:南北向的直線)只要將子午線定好,每天就只要等竿影和圭尺(子午線)合而為一時去看圭的刻度就行了。也就是說:除 「日正當中」外,其餘時間竿影和圭尺不是成為一直線,而是 「斜」 的。

 

冬至到立春(或立冬)間下午時的日影




資料來源




歡迎光臨 緣生術數文化網討論區 - 免費,易經,術數,風水,命理,算命,流年運程,地運,玄空學,周易,紫微斗數,面相,掌相,八字,解夢,測字,卜卦,天星,七政四餘,中醫,黃帝內經 (http://testing1.yuens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